听评课|聚焦语言文字 重视语用训练——王君《紫藤萝瀑布》课例研读

语文特级教师王君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训练,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用型文本”教学方法。王婧怡从语言运用角度出发,对王君课例《紫藤萝瀑布》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其语用训练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请看——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着眼点,带领学生咬文嚼字、朗读课文、分析文本,全面提升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训练。她认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都应该处理为语用型文本,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五看”教学法,即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篇章结构、词句分析上升到主题情感。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对王君老师的语用型文本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品词析句,感悟语言

《紫藤萝瀑布》是作家宗璞的散文代表作,写景优美,结构精巧,立意深刻。王君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将这篇课文视为“语用型文本”,也就是说,将语用训练作为阅读教学重点,通过“五看”赏析语言表达,进而理解课文主旨。具体而言,王君老师采取了改写原文、抓关键词句、调换语序、挖空填词等语用训练方法。

改写原文 首尾呼应是初中生很熟悉的语文知识,但《紫藤萝瀑布》的开头和结尾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阅读时容易被忽略。在“看篇”环节,王君老师要求学生先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篇章美,然后聚焦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学生很容易发现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王君老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将这两句话改写为“我停住了脚步”和“我加快了脚步”,请学生对比品析,谈谈感受。经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句中的“不由得”和“不觉”写出了“我”被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的状态,从“不由得停住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的心情与精神已经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影响、感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不仅在篇章上相互呼应,在用词上也体现了作者的精心安排。

抓关键词句 把握关键词句有助于理解句子与段落。王君老师在教学中,十分巧妙地通过寻找关键词,带领学生一同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有限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情感。她先提醒学生,《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从当下“穿越”到过去,实现情感的时空转化。学生由此找到两个关键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王君老师继续提问:作者是如何进行“时空穿越”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两个关键句。第一个句子写的是从当下“穿越”到过去,但作者并没有使用“我突然记起”这样生硬的表达,而是通过“梦幻、笼罩、忽然”等词语自然过渡。第二个句子通过一个“又”字,将叙述从过去转回当下。学生在王君老师循循善诱的引领下,找出了实现“时空穿越”的关键词,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高妙。

 

挖空填词 在品读描写紫藤萝花的语句时,王君老师采用了挖空填词的教学方法。如出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着()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我在开花!它们()”等语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括号中的内容填写完整。学生在填写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思考哪些词语放在括号中更合适;填写完毕,和原文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说说原文用词好在哪里。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组词炼句的功夫。
聚焦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学生增强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更需要反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朗读要讲究技巧,不可为了读而读。王君老师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通过想象还原和知人论世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教学效果显著。

想象还原,身临其境。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充满真挚情感的朗读。她鼓励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展开想象,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提升语感,抵达文本深处。比如,读“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时,王君老师提示学生:花朵此刻是“挨着,挤着”,在“嚷嚷”在“笑”,因此要把自己想象成盛开的紫藤花,身临其境地读出花儿活泼开朗、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又如,在读“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一句时,王君老师提醒学生关注“抚摸”一词,想象:如果眼前是你的珍贵之物,你会怎样抚摸它?这样的感受方式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沉浸式体验文本,感受紫藤花给予“我”的灵魂震撼,并把这种情感起伏通过朗读呈现出来。

知人论世,对比朗读。朗读状物抒情散文,要读出藏于客观之物背后的主观情感。对此,王君老师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调动情感朗读。教学时,王君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作者宗璞的另一篇散文《哭小弟》片段,让学生了解弟弟的英年早逝给宗璞带来的巨大打击,这是她对生命无常进行深刻思考的背景。在一定的情感铺垫下,王君老师请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一个学生用沉痛的语调读《哭小弟》片段,其他学生齐读《紫藤萝瀑布》中体现生命哲思的段落,在对比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痛失手足的悲伤,感受作者遇到紫藤萝瀑布后,消极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创伤得到抚慰,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认识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别出心裁且打动人心,比单纯的背景知识陈述更有感染力。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同作者一同经历变故、感悟生死,对课文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结

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是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用训练的常见方式,但如果分析方法单一,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王君老师的语用型文本《紫藤萝瀑布》教学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开展语用训练的好方法。推荐一线教师仔细研读这一课例,学习王君老师用最贴近学生、最能打动他们情感的方式,引领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真切感受语言运用之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听评课|聚焦语言文字 重视语用训练——王君《紫藤萝瀑布》课例研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