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悦读|当失意文人邂逅诗意小潭——读《小石潭记》

发布于 2025-10-17 17:24:31

经典散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遭受贬谪之际探山访水写下的。他在文中借助自然山水的诗意排解生活中的失意。于凤仪从“诗意”和“失意”切入,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体悟《小石潭记》的精神内蕴。请看——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二十出头便进士及第,名噪京城,三十三岁时,他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

阅读(86)赞 (0)

争鸣|职务前“原”字该放哪里

发布于 2025-10-16 22:05:13

在介绍某一人物时,常常会提到其担任过的职务,此时一般使用“原”。那么,“原”应该放在职务前还是单位前呢?郭中发从语言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两种语序传达的不同意义。请看—— 笔者在翻阅某译作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该书的勒口处,有关于本书作者、译者以及校对者的简介,具体如下:...

阅读(86)赞 (0)

教法|立足本学科原点 找准学科间“跨点”

发布于 2025-10-16 22:04:46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蒋薇薇认为,语文教师要主动运用跨学科教学思维,立足本学科原点,找准学科间“跨点”,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协作,切实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者逐渐转变为主动思考者、实践者。请看—— 《义务...

阅读(54)赞 (0)

趣说汉字|“河”如何由专称演变为泛指

发布于 2025-10-16 22:04:18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字最早就是指黄河。那么,它是如何从专指黄河演变为泛指各种河流?其中有怎样的演变动因与机制?请看俞雷的梳理与解读—— “河”本义指黄河。《说文解字》曰:“水。出焞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后来大小河流都可以称“河”。“河”如何由特指黄...

阅读(94)赞 (0)

给大家普及一下:政史地达到600+的强度!

发布于 2025-10-16 21:49:11

文科上600难不难?难?还是不难?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我见过很多勤勤恳恳的“好”学生,一整天雷打不动坐在教室学习,为了节省时间去食堂吃饭都是奔跑,课间从不参与同学间的谈话,甚至走路都要背书,看似很勤奋,可600分可能就是他们的天花板,是他们不够努力吗?付出的不够多吗...

阅读(65)赞 (0)

文本解读|感受经典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细读

发布于 2025-07-24 20:33:32

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经典白话小说《红楼梦》。郭跃辉根据教材“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的要求,从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三个方面分析这篇课文的艺术特点,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请看——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选自明清时期的经典白话小说。单元...

阅读(207)赞 (0)

二十四节气诗·大暑

发布于 2025-07-22 22:29:14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炽热的时节。唐代诗人王维在《苦热行》中写道:“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道出大暑的酷热难耐。 古人避暑自有闲情!白居易小院独坐,“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隔帘听风,心静自凉;南宋刘子翚闭门谢客,“青引嫩苔留鸟...

阅读(174)赞 (0)

视点|从“苏超”火爆看“梗文化”流行

发布于 2025-07-07 20:12:22

自5月10日首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开赛以来,在绿茵场边和网络社区中,一场充满地域特色的语言符号狂欢蓬勃涌动。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官方“玩梗”,到“花果山猴王接蟠桃”“楚汉争霸”等“地域梗”的刷屏,这看似零碎的网络“梗文化”,正悄然构筑起一套属于江苏本土...

阅读(259)赞 (0)

二十四节气诗•小暑

发布于 2025-07-07 20:10:08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二十四节气诗•小暑》开篇。 小暑标志着盛夏的正式登场。此时骄阳似火,万物繁茂,却也暗藏诗意。诗人庞铸摇着青篾所编的纳凉神器“竹夫人”,在《喜夏》中言道:“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阅读(193)赞 (0)

关注|“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于 2025-06-23 20:24:50

6月21日下午,“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发布会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展区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语文出版社主办,来自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和五洲汉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30余位小朋友和家长读者以及语文出版社编辑共同参...

阅读(211)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