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二十四节气诗•小暑》开篇。
小暑标志着盛夏的正式登场。此时骄阳似火,万物繁茂,却也暗藏诗意。诗人庞铸摇着青篾所编的纳凉神器“竹夫人”,在《喜夏》中言道:“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白居易在《销暑》中写下:“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都体现出东方独有的淡泊心境和清凉哲学。
小暑亦是舌尖上的风雅。宋代晁补之与友人煮茶消夏,“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清代乔远炳写下“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当暮色降临,微凉悄然而至。杨万里在《夏夜追凉》中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缕“非风之凉”,是心灵对自然的共振,也是小暑时节的永恒夏韵。
二十四节气诗,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