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家长的自述:在“卷”与“不卷”之间,我每天被娃气笑三次

在“卷”与“不卷”之间挣扎,怕孩子累垮在跑道上,更怕他输在起跑线;想让他拥有松弛感,又怕这份松弛在现实里变成掉队的借口——这种进退两难的拉扯,正是多数家长的日常困局。

尤其在普娃家庭里,这份拉扯更像家常便饭。没有“一点就通”的天赋,也没有“自主规划”的自觉,写作业磨磨蹭蹭,爱讨价还价,孩子的每步成长里,都藏着家长的纠结:催狠了怕他更爱钻漏洞,放松了又怕成绩掉得没边。

家有普娃的日子,究竟藏着多少这样的纠结与哭笑?以下是一位普娃家长的自述。

现在大环境卷得厉害,好多孩子一年级就报满了学科班,周末排得比大人还忙。但我总觉得,没必要让孩子从小就背负太大的课业压力。我对儿子没什么大指望,不盼着他惊天动地,就想他将来做个能养活自己的普通人:有点小烦恼,转头就忘;有点小爱好,能打发时光;有点小快乐,就够了。

所以周末我总带着他往外跑,爬山、游泳、打羽毛球,想着就这样平平淡淡地长大。

01

不想卷,却被娃逼成“弹性家长”

我家儿子今年8岁,小名叫奇奇,刚上二年级。这孩子别的本事没有,写作业时讨价还价的能耐,每天能把我气笑三次,再气炸两次。

奇奇读的是二梯队公立小学,学习氛围整体比较宽松,老师一般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完成全凭自觉。但同样的作业,别人家娃半小时搞定,我家这位能磨到天昏地暗——一年级的时候还能考90多分,二年级直接滑到80多分。

为了帮他培养一些好习惯,我还做过积分奖励规则表,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一条一条地列出加分项和扣分项。刚开始他还新鲜,后来就专钻空子:比如说,阅读可以加分,那么他可能把书拿出来读个几句,就说自己完成了。

积分奖励表

每天写作业像挤牙膏,心思全花在跟我斗智斗勇上。但不管写没写完,晚上十点前我都会让他熄灯睡觉——身体比作业更重要。

不是夸张,为了他写作业,我基本都没有什么追剧的时间。因为你想让他学习,自己就不能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

但有的时候看着他那敷衍的样子,我越来越明白:不卷,不代表能彻底躺平。

02

罚钱比挨打管用?这娃的小心思绝了

要说奇奇怕啥,挨打只能排第二,罚钱才是头一名。

暑假期间,每天早上出门上班前我会给他列一下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有一天下班,发现他一整天完成的作业量不足二十分钟就可以做完,我一怒之下打了他。

其实我很少对孩子动手,即使最生气的时候也只是打一下他的手掌,这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仪式性的警告”,毫无威胁力。

他真正怕的是罚钱。为了方便联系,我给他买了个电话手表,长辈给的零花钱、过年的红包,零零总总存了小一千块。这钱他看得比命还重:想买冰棍了,拽着我衣角晃;想要新玩具了,抱着他爸胳膊撒娇。可真要扣他手表里的钱,那反应比挨揍激烈十倍。

有一次我气极了,要罚他50块,他“嗷”一嗓子扑过来,抱着我胳膊就开始砍价:“妈妈!20块行不行?10块?就3块!” 边说边伸出三根胖乎乎的手指头,眼睛瞪得溜圆,活像个讨价还价的小商贩。

03

普娃的可爱,藏在鸡飞狗跳里

有时候我也纳闷,这孩子明明是“扔在人群里找不着”的普通娃:放学就黏着固定的一两个好朋友,写作业磨磨蹭蹭,玩起来疯得满头是汗。可他偶尔冒出来的“高光时刻”,总也能把我戳得心头一软。

6岁那年带他去木兰峡谷,有个岩降项目,虽然不算太高,但也只有两根绳子固定。他在旁边看了半天,一直跃跃欲试,又克服不了自己的恐高心理。最后听到教练说只剩下最后一个名额时,还是攒起拳头鼓起勇气走向前。

我看他抓着绳子,小小的身子晃来晃去,一点一点往下挪的时候,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这阵子天热,把他送回老家了。家里突然安静下来,倒有点不习惯,夜晚好像变长了许多。

从前他在家时,每天下班后的时光总是匆匆:忙着准备晚餐,陪他在小区里追逐玩耍,督促他完成作业。日子就像被上了发条,在柴米油盐与嬉戏打闹中周而复始地流转。

我也不知道以后随着他的长大,生活会变得怎么样,眼下且认真过好每一天,就够了。至于卷不卷,怎么卷,谁又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普娃家长的自述:在“卷”与“不卷”之间,我每天被娃气笑三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