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当事人及其家人对处理方式表示强烈抗议,誓言维护合法权益。
事件发生于今年3月,该女生就读于西澳某公立中学,立志成为兽医。
其住宿由西澳国际职业技术训练学校(TIWA)安排,入住前双方曾就基本生活规则达成共识。
据她描述,大约一周时间里,她遭受了房主的“精神虐待”。
入住不到一周,寄宿家庭单方面增设多项苛刻规定,包括禁止晚上9:30后使用卫生间、刷牙等基本生活需求,甚至深夜故意拍门干扰其休息。
女生要求加装门锁保障隐私遭拒后,双方因浴室清洁问题矛盾激化。
3月3日晚,冲突彻底爆发。当时,她正与母亲视频通话,寄宿家庭的女房主情绪激动,大力拍门要求与她交谈。
“她对着我大喊大叫,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每次我想说话,她就指责我粗鲁、不尊重人、没礼貌。”
“她疯狂拍打桌子,我回房间锁上门,她却一直拍门,即便我躲在房内也无济于事。”
“她让我开门,我请求‘能给我一个小时冷静一下,或者你发短信给我好吗?’”
但她的请求被房主拒绝,无奈之下她只能报警。
警察和TIWA工作人员赶到后,警方要求她开门,否则将破门而入,她只好照做。
女生表示,当晚女房东情绪激动,大力拍房门长达两小时,自己于是致电身处香港的母亲求助。
而该女生与母亲通话期间,女房东不停拍房门,称有事要求对方立即出来。
令人震惊的是,到场警员和TIWA工作人员未充分调查事件,反而指责女生”行为幼稚”,并强制要求其在10分钟内收拾行李离境。
女孩试图辩解,却无人倾听。警方还夺走她的手机,声称“不拿出护照就不归还”。
据录音证据显示,警方以”情绪不稳定”为由要求其立即离开,TIWA工作人员更直接宣布驱逐决定。
女生被迫连夜返港,期间通讯设备被暂扣,在机场更遭多名警员”押送”。
同时,警方要求她离开前上厕所且“不得关门”。
女孩表示,在机场她被五六个警察包围,感觉自己如同罪犯。
她在机场等待约六个小时才登上回国航班,期间她曾尝试向律师和领事馆求助。
她和母亲于事发两天后再到西澳,向有关部门讨回公道,并在律师的协助下获发入学及住宿和福利证明,继续在原校上学。
这宗事件对事主带来心理阴影,至今需要看心理医生。
曾协助事主升学的香港教育顾问认为,留学生与寄宿家庭因为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出现纠纷的情况不时发生,但通常大部分处理的个案都可以解决,或是协助他们另觅合适环境。
事件引发多方质疑。教育专家指出,常规处理方式应为调解或更换寄宿家庭,直接驱逐明显失当。
西澳培训与劳动力发展部(DTWD)辩称无驱逐权限,西澳警方最初承认执行后改口否认深度参与,联邦内政部则明确表示未介入该事件。这种部门间相互推诿的态度引发舆论哗然。
值得关注的是,该女生曾在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求学,选择西澳是因当地学制更符合其职业规划。
其母表示,女儿在寄宿家庭遭受的”精神虐待”包括限制基本人权、言语侮辱等,而报警后遭遇的粗暴对待更是”荒谬至极”。
尽管该女生在法律援助下得以重返校园,但这一事件造成的心理阴影或将伴随其整个留学生涯。
她向媒体透露,自己并非个案,”许多寄宿家庭都存在系统性苛待留学生的问题”。
其母亲表示,虽然女儿现已更换寄宿家庭,但她们决心追究到底,要为所有遭遇不公的国际学生讨回公道。
令人震惊的是,面对舆论质疑,涉事各方竟集体”甩锅”。
西澳警方最初声称是”执行联邦内政部指示”,后又改口称仅”护送车辆至机场”;
DTWD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无权驱逐学生出境,签证事宜应由澳洲内政部负责”,还称TIWA处理事务时“首先考虑学生福祉”。
澳洲内政部则称,与警方沟通后确认此事与他们无关,故“不会发表评论”。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澳大利亚寄宿家庭监管机制的严重缺失,更反映出国际学生权益保障体系的深层问题。
目前,当事人正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事件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这种相互推诿的态度,让公众不禁质问:当各部门都在撇清责任时,留学生的权益保障究竟该由谁来负责?
目前,受害者已着手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此案后续发展不仅关乎个案正义,更可能成为推动澳洲国际学生权益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契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晚上9点半后不准上厕所”!16岁中国留学生在澳与寄宿家庭争执,报警求助,反遭强制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