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总统威胁叫停联邦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拨款,并要求哈佛提供所有国际学生的姓名和国籍信息以作审查。尽管哈佛已就特朗普政府试图取消其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提起诉讼并获得法院暂时叫停,但哈佛的国际学生们反映校方支持不足、信息滞后,导致他们面临暑期出行受阻和毕业前景不明朗等困境。
面对特朗普政府持续升级的压力,哈佛大学迅速采取行动,就最新的行政令提起诉讼,并于 5 月 23 日获得法院暂时叫停。虽然哈佛校方积极回应,举办讲座和会议为国际学生提供帮助,但学生们表示实际得到的有效帮助仍然有限。
哈佛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在读学生 李浩津川:
有一些学生跟他们各自的学院去聊,就说如果要把我们驱逐出去之后,我们可不可以网上继续完成学业……但是我目前了解到,好像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结果。
由于签证政策变化,不少学生不得不取消原定暑期回国探亲或实习的计划,担心离境后是否还能顺利返回美国完成学业。
哈佛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在读学生 李浩津川:
有一部分已经离开的人,他们担忧是最大的,然后还有一部分可能要离境去做海外实习的这些人,他们现在要考虑是不是要离开美国。
哈佛商学院毕业生 林嘉馨:
我能明显感觉到大家比较恐慌,因为现在我们在5月底,很多人都在travel(旅行),对吧。比如说有些同学他们现在正在美国的境外。我看到群里说,我马上要登机了朋友们,这美国入境还能进吗?
已收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留学生群体同样感到迷茫。
哈佛大学2025-2026年访问本科生、武汉大学政治学专业 郑女士:
会觉得没有任何事是确定的。同时不仅是美国,其实对于一个全球激烈对抗的环境,我现在也是比较悲观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刀落到自己身上才知道疼。
这一行政令也波及到尚未转换工作签证的留美毕业生们。此外,特朗普提名的美国移民局长埃德洛上周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将终止国际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许可计划。
哈佛商学院毕业生 林嘉馨:
这些人有什么人?比如说我创业的朋友们,比如说在去年没有抽到工作签证的朋友们,其实我认为影响范围是比大家想的多得多。
哈佛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在读学生 李浩津川:
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不知道从雇主的角度、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是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冻结对哈佛的联邦资金,并威胁取消其非营利机构的税务豁免。尽管法院已暂时阻止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的行政令生效,但白宫发言人回应称,没有哪个非民选的法官有权阻止政府在移民和国家安全事务中行使正当权力。
目前,整个美国高校界以及所有的学生、留学生群体都在密切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未来这件事情将如何走向,也要看下周四的听证会以及未来一系列诉讼案的结果。
禁令发布后,香港高校几乎同步启动”救援计划”。
面对哈佛大学国际学生面临的困境,香港科技大学率先宣布为哈佛留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转学申请、学分转移和签证等事宜。 消息发布 24 小时内,科大收到了数十个咨询,其中包括原计划前往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大毕业生。香港城市大学也推出了特别奖学金项目,甚至允许转学生保留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也纷纷效仿,通过简化入学流程和提供资金支持来吸引哈佛学生。香港媒体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机遇,《大公文汇网》评论指出,在欧美学术环境日益政治化的背景下,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且背靠祖国的香港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香港特区政府近期推出的 “留学香港” 品牌和科创人才计划,为接纳受美国政策影响的国际学者提供了制度保障。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深感担忧,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他斥责这项政策为 “暴政”,并警告其后果将是 “战略自杀”。
萨默斯从经济、安全和战略三个层面分析了其潜在危害:首先,大量移民精英(如谷歌 CEO 皮查伊、微软 CEO 纳德拉)创造的巨额财富将不复存在;其次,二战以来依赖科技创新的安全体系可能崩溃;最后,拒绝对 97% 的全球人才开放,将导致美国自取灭亡。
萨默斯特别强调了哈佛大学在医学和教育领域(例如糖尿病干细胞疗法和《芝麻街》儿童节目)的突破性贡献,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国际学者的参与。他嘲讽特朗普政府重商主义的逻辑自相矛盾:高等教育是美国最成功的服务出口产业,而现在美国却要自断经脉。 萨默斯还表达了对中国可能因此受益的担忧,他讽刺道:“美国放弃吸引全球人才,没有比这更大的战略礼物了。”
萨默斯的言论或许带有主观臆断。哈佛大学 6500 多名留学生中,约有 20% 来自中国,因此,这项禁令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最为显著。 路透社采访的一位张姓哈佛博士生表示,中国学生感觉受到了特别针对。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研究生则悲观地表示:“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理想来到这里,却被世界拒之门外。”
哈佛反击:法律武器捍卫权益
4月21日,哈佛就联邦经费遭冻结一事起诉特朗普政府,指控其试图以冻结资金操控学术决策,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5月23日,哈佛大学针对特朗普政府宣布禁止其招收国际学生,向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称该决定是“违宪报复”,会对学校及7000多名签证持有者造成“直接且毁灭性的影响”。
法官禁令:暂时“刹车”打压行动
就在哈佛大学起诉的关键时刻,两位法官的行动为这场较量带来了新变数。
5月22日,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发布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案件审理期间终止包括哈佛在内大学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且禁止以移民身份为由逮捕或拘留相关学生。
5月23日,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也对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听证会前“维持现状”。
这两份临时禁令犹如给特朗普政府的打压行动踩下了急刹车,在短期内保住了哈佛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及招生现状,让哈佛大学和国际学生们暂时松了一口气。
持续关注后续发展
目前,法院的临时禁令阻止了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打压,但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向更高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以推翻该禁令。 上诉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不同法院法官的立场、法律解读和政治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裁决,导致禁令被维持或撤销。 如果上诉失败,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改变策略,从其他方面对哈佛大学施压。
展望中美竞争对中国在美留学生的影响
中美竞争加剧对中国在美留学生的影响,短期和长期都可能产生复杂且深远的影响:
短期影响(1-3 年):
- 签证审查趋严:
中美关系紧张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更加严格,申请时间延长,拒签率上升。 这将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和进度。 - 学术环境变化:
政治因素可能渗透到学术领域,导致一些研究项目受到限制,学术交流减少,部分教授和学生可能面临来自政治压力的审查。 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体验。 - 社会舆论压力:
中美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美国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的负面看法增加,部分学生可能面临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 - 资金压力:
中美关系紧张可能影响中美之间的教育合作和资金流动,部分奖学金项目可能减少或取消,增加中国学生的经济负担。
长期影响(3 年以上):
- 留学目的地多元化:
为了规避风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可能选择其他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例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 这将改变全球留学格局。 - 学科选择变化:
出于政治和安全考虑,美国可能会对某些敏感学科(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的中国留学生进行更严格的限制,导致中国学生在学科选择上做出调整。 - 人才竞争加剧:
中美竞争将加剧两国在科技和人才领域的竞争,美国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限制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就业或从事敏感领域的研究。 这将影响中国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 - 中美教育合作受阻:
中美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项目可能会减少,这将不利于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
应对策略:
- 中国政府:
加强对在美留学生的保护和支持,提供更多奖学金和资源,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维护中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 - 中国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积极融入美国社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形象,谨慎选择留学专业和方向。 - 美国政府:
避免将政治因素过度引入教育领域,维护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促进国际合作。
总而言之,中美竞争对中国在美留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中国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获得成功。 而中美两国政府也需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避免将政治因素过度引入教育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哈佛6500名留学生陷入恐慌,香港名校带头抢人,未来几年留学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