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语文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给出的材料都是文学性文本,2022年是冯至的《江上》,2023年是陈村的《给儿子》,2024年是徐则臣的《放牛记》。虽然文体略有不同,但从命题角度看具有很强的共性特征,特别是两道主观题。本文尝试依据“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进行具体分析,为学生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由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黄伟教授提出。他在《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的主要内涵》一文中将文本解读分为三个层级——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每个层级都体现出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不同要求。这三个层级分别对应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三个“台阶”——基础性阅读、审美性阅读、反思性阅读。这三个阅读台阶分别指向阅读教学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打好基础、抓牢关键、走向高阶。分层阅读有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进阶设计,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基于“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考察近几年语文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试题,我们能够获得不一样的认知。
首先,从对学生阅读能力层级的要求来看,现代文阅读II的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码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在“学业质量水平质量描述5-3”中指出:“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这与“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中的解码层,即审美性阅读相对应,强调对文本的艺术风格、语言技巧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文本构建分析、文本艺术评赏等能力。
2024年现代文阅读II第8题为:“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这是让学生根据文本中心思想概括主要内容,考查解码层的文本构建分析能力。第9题为:“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这是让学生分析文本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如何在行文中表现主题思想,考查解码层的文本艺术评赏能力。可见,命题者十分注重对考生文本解码能力的考查。
对照前两年的语文新高考Ⅰ卷,不难发现命题思路的顺延。2023年的现代文阅读Ⅱ第8题为“‘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是让考生分析语段的构成要素,考查其文本细读的能力,对应解码层的文本构建分析能力。第9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写出文学短评的思路,一方面对应评鉴层的文本审辨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解码层能力的考查。考生答题过程中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关键词,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理解意象和象征,归纳行文思路。2022年的现代文阅读Ⅱ第8题为“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考查解码层的文本构建分析能力;第9题设置问题“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让考生鉴赏人物形象塑造对于表达效果的作用,考查解码层的文本艺术评赏能力。
其次,从试题与文本特征的关联性来看,命题者高度重视文本的独特性,并依此确定考查内容。
高中语文课标在“学业质量水平 质量描述5-3”强调“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黄伟教授认为,“为更好地传情达意,每篇文章都会有其独特的语段关系,都会有对层次结构的艺术化处理,且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剪裁、连接方式,只有抓住了这些,才是摸清了文章的机理”(《阅读教学理论的建构:从分类到分层》)。“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中解码层的主要目的便是摸清文章机理,体悟作品的独特之处。
2024年现代文阅读Ⅱ的《放牛记》是一篇散文。对于这类文本,赏析其中的某个形象、品析其语言特点、分析其主题思想,都是常见的考查角度,但命题者考虑到了《放牛记》作为回忆性散文的独特性,即作者会不自觉地把当下的情感和态度融入叙事过程中,将带着当下“滤镜”回想的过往经历和由此产生的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试卷第9题让考生在理解文本主题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作者是否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进一步探究昔日之“我”与今日之“我”的不同。
2023年的现代文阅读Ⅱ试题也关注文本篇性。陈村的《给儿子》以书信体的方式,采取第一人称的口吻为“儿子”讲述“我”的经历。讲述的过程是“我”怀旧的过程,同时“我”在讲述中想象儿子将来也会和自己有相同的经历,寄寓对儿子成长的期望。命题者并没有让考生分析这篇文本在写作形式上的特殊性,而是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句和意象,分析文中传达的多重心理感受,领悟文本抒情色彩浓厚、哲理韵味深厚的特点。这种依篇定考的特点,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答题公式化、套路化问题,对考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最后,从阅读方法的掌握来看,试题要求考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文学性文本审美性阅读方法,构建较为完整的文学性文本阅读图式。
根据“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解码层的审美性阅读“不仅关注文本的表面意义,还关注文本的美学价值和文学特征”,即“通过体悟文中的情感和意象或意境来揣摩语言表达的‘秘密’”。这一层级需要完成两大阅读任务,一是理清、把握文章的结构或思路,二是探赏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言语智慧。具体到文学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对文学形式、文学语言、描写技巧、寓意和象征、修辞手法等诸多要素的鉴赏分析。这些要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帮助阅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阅读图式。
2024年现代文阅读Ⅱ第9题就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对于作者是否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这一问题,考生可以从叙事内容选取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叙事语言的特点切入。2022年现代文阅读题Ⅱ第9题让考生分析渔夫形象的改写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文学效果”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需要考生十分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和其他创作手法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分析渔夫形象的塑造对另一主要形象伍子胥的刻画有何作用,还可以分析渔夫形象的塑造对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的作用,及其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有何影响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近几年语文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的主观题考查内容由客观的释义层推进到解码层,对考生的要求由基础性阅读上升到审美性阅读,并体现出对考生文本解码能力的持续重视,要求他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的表达艺术和言语智慧加以探究——这指向语文阅读教学“抓牢关键”的阶段。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经过大量训练,做到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主题思想并不难,但要想全面、准确地分析文本的审美表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解码层的关注是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的重点,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走向高阶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借助“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指导学生复习备考,重视从解码层入手分析文本,在理清、把握文章的结构或思路的前提下,努力发掘文本篇性特征,探赏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言语智慧;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文学性文本阅读心理图式,让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高考试题,在考场上保持思路清晰,全面、完整作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高考|重视解码能力 实现审美阅读——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主观题评析